菜市场用这种灯骗了咱好多年终于有人管了
小时候,我一直有一个迷思,全国的菜市场是否有什么统一要求,怎么都给猪肉打红光、给鱼打蓝光、给青菜打绿光,打白灯的统统抓走罚款。
后来长大了,我又聪明了一点点,认为这些灯一定有强大的功效,可以驱虫、杀菌、保鲜,就和紫外线灯一样,是一种高科技。
直到最近我才知道,以上这些功能,菜场灯统统没有:它们不能杀菌、不能驱虫,只能骗人。
这些灯一般价格实惠公道,亮度差,本质上只是一种冷光源灯具,没有一点保鲜杀菌效果,它的作用只有一个——让没那么新鲜的食品看起来更新鲜,让顾客难以分辨肉质。
调查显示,目前市场上生鲜灯的使用率几乎达到了100%,尤其是在对新鲜度要求更高的生肉摊上,红色顶灯几乎慢慢的变成了标配。
对于摊主们来说,用生鲜灯也是被迫卷起来的,同一个市场上,用不用生鲜灯视觉差异实在太大,“别人都在用,我不用生意根本做不下去呀!”
生鲜灯和我们日常使用的灯目的不同,平时的灯是想要尽量还原物体本身的颜色,呈现清晰的细节,而生鲜灯的目的是模糊细节,让肉更红、菜更绿。
显色指数是衡量光源还原自然光下物体真实颜色能力的参数,显色性越高,灯光对物体的色彩还原能力就越强,人眼区分物体颜色越轻松。而菜市场常见的生鲜灯显色指数一般不太高,让人难以一眼看清生鲜的细节。
RA不会超过100,这则广告写错了。特殊显色指数是对特定色彩的还原度,其中R9是对饱和红色的显色能力,也就是说把猪肉的红色照得更明显|某电商平台
较高的色温会使光线偏冷色调,而较低的色温则会使光线偏柔和暖色调。生鲜灯的色温一般都很高,能让食品看起来更新鲜欲滴。
单单是这样还不够,生鲜灯还会通过不同灯罩混合光源,让食物呈现出它们“需要”的颜色,比如:
有时候,菜市场里看着新鲜的蔬菜带回家就蔫巴巴,肉摊上色泽红润的肉放案板上就黯淡无光,这可能就是生鲜灯的问题了。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在第七条中明确增加了对销售场所照明等设施的设置和使用上的要求: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花了钱的人商品的感官认知。
办法中还规定,农贸市场使用的照明灯显色指数不应低于80,而很多摊主使用的“生鲜灯”是远远未达到这个标准的。
想要靠商家的自觉来解决这一种市场乱象不太现实,因此,为了让市场中的食物“脱美役”,自2023年12月1日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禁止菜市场使用生鲜灯。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当然是个好消息,但我们在购买食品时还是要擦亮眼睛,不能单纯依赖灯光下的展示效果,也更要注意食品在自然光下的真实表现。购买蔬菜和肉类时,能够尝试走到灯光以外的地方,或者在自然光线下观察食品,以确保颜色和质量与自己的期望一致。
[1]“生鲜灯”禁用进入倒计时,记者巡场发现:菜市场使用率近100% 显色指数低于照明标准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